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世纪50年代末,一群在爱尔兰西部一个小城镇郊区的商人和官员们意识到当地机场正面临着失去国际航班的危机。他们深知中转旅客和航空公司对于当地经济的重要性,于是批准了一份在机场附近建立特殊工业区的提案世界上最早的现代自由贸易区就这样在爱尔兰的香农地区(Shannon)成立了。今天,这一概念已走向世界,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全球有4300多个不同类型的产业园区。笔者估计实际数目还要高。

纵观全球,我们可以看到各国都在探索和挖掘工业园区的潜力,它们通常也被称为开发区、产业园区或经济特区。例如东亚的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和越南,中美洲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哥斯达黎加和洪都拉斯都有成功的经验。在中东和北非,阿联酋和约旦也成功建造了工业园区。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毛里求斯在20世纪70年代就首次设立了出口加工区并取得成功。如今,各国仍在继续尝试与探索现代工业区制度。

工业园区的概念正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多的认可,其吸引力在于这些园区有着促进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的巨大潜力。

新兴经济体建设工业园区的经验证明,成功的园区建设可以帮助创造就业,促进外国直接投资(FDI),增加外汇收入、出口和政府收入。虽然在不同国家的结果有好有坏,在比较成功的案例中,产业园区还有助于技能提升,技术转移,引进现代管理实践,并促进经济多样化和产业集群的形成。

在一些国家,工业园区甚至被用来试验经济改革和新的政策制度,目的是建立示范效应,一旦试验成功,这些改革便在全国推广。

这一做法与中国过去三十年成功的经济转型密不可分。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今天已是中国最发达并最具有创新力的城市之一,拥有约1200万人口。今天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自贸区实践便是这一成功经验在更高层次上的延续。

工业园区为何能够取得这样的果效?

工业园区或经济特区主要是通过在特定的地域内创造一个更有利的营商环境,以此帮助企业克服发展的种种制约因素,例如僵化的监管制度、落后的基础设施、和不发达的商贸物流等等。园区内更加自由的法律和监管框架,高效的公共服务,以及更好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电力、水和废水处理设施,都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一些新兴的产业园区甚至正在成为绿色发展和生态工业城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由于有限的资源和执行能力,发展中国家往往不能一下子在全国范围内改善商业环境并建成必要的基础设施。他们往往也没有足够的政治资本来应对既得利益集团和政治反对派对改革和新政的阻碍。这使得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或改革试点成为必要,尤其是在初始阶段。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工业园区应该用来解决那些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的市场失灵或发展瓶颈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全国性的改革,行业性的激励措施,或其他通用的方法来解决,那么经济特区或工业园区的建设就显得没有必要。创建一个特区或工业园区花费高昂,且需要非常精细复杂和高技能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不能掉以轻心。

与早期大部分园区由政府开发不同,如今越来越多的产业园区是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来实现的,私营部门的参与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公共部门的职能通常包括建立并实施透明和清晰的监管框架、提供土地和高效的公共服务、为基础设施融资及对私人开发商或运营商进行监督等。另一方面,来自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们,则要负责园区的开发和运营、园区内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一些服务的提供,例如资产管理、全球业务拓展、招商引资和处理投资者关系等。

需要明确的是,工业园区并不是万能的,它们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失败。但成功的园区、特区或开发区往往具备以下几项重要元素:

  • 一个强有力的法律和监管框架及实施机制,包括有效的“一站式”服务;
  •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 一个为全国性的改革做“实验”的原型设计;
  • 有着良好基础设施的战略位置;以及
  • 很强的商业可行性和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文原文为英文,题为:Why Are More Countries Embracing Industrial Zones? 载于世界银行网站:http://blogs.worldbank.org/trade/why-are-more-countries-embracing-industrial-zones-video

话题:



0

推荐

曾智华

曾智华

1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世界银行“知识与发展”项目创始人之一,是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开发区、产业集群/价值链)、创新、竞争力及知识经济方面的知名国际专家。1998年加盟世行,有近20年的全球工作经验, 并长期致力于中国及世界经济的研究。在加入世行之前,他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家和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近来专著和文章包括:《解读中国奇迹:经济特区和产业集群的成功和挑战》《中国: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创新与发展及政府的作用》《知识,技术和非洲产业集群的发展》《终身学习与中国竞争力》及《中国与知识经济:机遇和挑战》等。他的邮箱是:dougzeng@gmail.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