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拜登政府上台后,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5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了2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包括2500亿美元将直接支付给个人和家庭;3500亿美元将用于小企业贷款;2500亿美元将用于失业保险和福利;5000亿美元将用于向陷入困境的公司提供贷款。拜登还计划为2022财年提出6万亿美元的预算方案,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如此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将对世界和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这些刺激计划最直接的影响是通胀压力。五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比上月上升了0.6%,核心通胀率增长了0.7%,远高于0.5%的市场预期。按年度计算,名义通胀率从4.2%上升到5%,这是2008年来的最高;核心通胀率达到了3.8%,这是1993年来的最高。从资产价格来看,美国股指、房地产价格及美国国债都达到新高。虽然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从2020年8月初的0.52%跃升到今年4月份的1.75%后又回落到目前的1.44%左右,但市场判断这只是短期的回调,之后又会上升并创新高。这种通胀压力也体现在大宗商品价格上。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以及在此之前的 1970 年代,世界上从未出现过如此全面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木材、铁矿石和铜均创下纪录。玉米、大豆和小麦已跃升至八年来的最高水平。油价最近达到两年高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包括占全球经济约 60% 的 38 个国家——成员国年通胀率,从 3 月的 2.4% 跃升至4 月的 3.3%,达到 2008 年以来最高水平.
 
基于这种通胀压力,美联储也开始改变加息预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6月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后,如市场预期地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0.25%区间不变,重申“直到劳动力市场状况达到与委员会对充分就业的评估相符的水平,通胀已升至2%并有望在一段时间内适度超过2%”。但美国GDP增长预期值和通胀预期值均有所上调,预计新冠疫情爆发后的首次加息有可能从3月议息会议预计的2024年提前至2023年。有六成以上的成员预计到2023年末将至少加息两次,还有7名成员预计在2022年开始加息。但美联储将维持当前每月800亿美元国债和400亿美元MBS的资产购买规模不变,“直到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目标取得实质性的进一步进展为止”。
 
对全球的影响
 
美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双宽松政策势必对全球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刺激计划加速美国经济复苏并带动美国进口,从而拉动包括中国在内的出口。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也有利于一些依靠各种大宗商品出口来挣取外汇的国家。但总体来看,强刺激下的美国经济给其他国家带来的更多是风险而非机遇。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第一大国和全球储备货币发行国,其过度宽松的财政政策在短中期内会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美国国债利率快速上升,资金回流美国,将迫使部分新兴市场国家提升利率。除了已经加息的巴西、土耳其和俄罗斯之外,还有部分国家或许会步其后尘。日益高昂的消费品和生产投入价格,将使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和消费萎缩。这些都将影响到这些国家的经济恢复。应该说,美国的强刺激计划对新兴经济体的溢出效应具有差异性,但2013年的系统性、传染性、大规模“缩减恐慌”对新兴经济体总体来说大概率不会重现。
 
对中国的影响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也必然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美国经济的快速恢复可以促进中国的出口。2020年中国对美出口总额达4518亿美元,增长7.9%。2021年前两个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增速跃升至87.3%,可见美国经济强劲复苏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但通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少。一是通胀导致美国提前提息,导致中美利差缩小,资金流入相应也会受减少,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也会受到影响。二是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因中国主要是进口大宗商品和出口工业品,中国贸易条件恶化,2021年的经常项目顺差也有可能下降。同时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也会增加中国通胀的压力。三是中国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因为这些国家所面临的困境可能会受些影响。但基于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制造能力,以及强劲的出口和较为谨慎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这些负面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应该是有限的。
 
中美经济的相互依赖
 
作为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的经贸关系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有竞争也有合作。但从长远来看,基于双方对彼此的重要性,合作远大于竞争。当美国经济在逐渐走出疫情阴影之时,拜登政府对中国的政策诉求将有三个方面:一是希望中国继续扩大从美国的进口,减少贸易赤字 (因疫情影响,中国还未到达2020年中美贸易协议中规定在24个月期限内增购2000亿美元的美国出口商品的目标);二是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与中国进一步合作;三是希望在新冠疫苗知识产权倡议上得到中国的支持。5月份,拜登提出放弃新冠疫苗知识产权的倡议,称出口更多疫苗将是帮助那些难以控制疫情的贫穷国家的更快方式。但此倡议遭到欧盟的反对。与此同时,美国继续对中国的科技势力持抑制太多,并在近期出台新的反制法案。
 
中国的对策
 
面对目前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应扬长避短,促进经济的提质增效和更加绿色、更加稳健和更加包容的发展道路。一是在继续增加内需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进口的比重,同时积极发展地区及多边的贸易关系(如RCET),使中国的出口市场更加多元化。二是继续目前稳健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避免大放水,并对可能发生的资金外流有充分准备。同时对电子货币的推出要持谨慎态度,避免过急过快。三是积极与美国及各国合作,推进经济的绿色转型及可持续性和包容性。四是在坚持改革开放、充分参与国际合作的前提下,继续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给企业营造一个更好的运营和竞争环境。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的有机结合,使中国制造进一步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
 
 
话题:



0

推荐

曾智华

曾智华

1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世界银行“知识与发展”项目创始人之一,是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开发区、产业集群/价值链)、创新、竞争力及知识经济方面的知名国际专家。1998年加盟世行,有近20年的全球工作经验, 并长期致力于中国及世界经济的研究。在加入世行之前,他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家和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近来专著和文章包括:《解读中国奇迹:经济特区和产业集群的成功和挑战》《中国: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创新与发展及政府的作用》《知识,技术和非洲产业集群的发展》《终身学习与中国竞争力》及《中国与知识经济:机遇和挑战》等。他的邮箱是:dougzeng@gmail.com

文章